刚读完一位长者的回忆录,书中有不少篇幅说到当年因《海瑞罢官》这部戏所引发的巨大风波。余生也晚,未能一睹其盛,对此也就没有多少切肤之感,但关于海瑞,却有些话想要说。查查《辞海》,里面有关姓海的或者音译的第一个汉字是海的名人,介绍了海涅、海顿、海堡,以及成吉思汗的后裔海都等数人而已,其中自然也有海瑞,可见他还是颇有些知名度的。我手边没有《明史》,不知海瑞在正史中的地位和评价如何,倒是有其他一些资料,大致可验证本人对他的印象:可怕的海瑞!

首先是美国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《万历十五年》,在这本非常优秀的大历史著作中,他选取并分析的明朝万历十五年中不多的六个代表性人物里,便有海瑞。

黄仁宇写海瑞那一章,从标题上便不难看出他对海瑞的调侃和反讽:《海瑞:古怪的模范官员》。大致说来,在明季大部分高级官员都过着奢侈生活之时,身居二品的海瑞最令人称道之处便是他的清廉:他官至南京右都御史,死的时候仅仅留下白银二十两,还不够为他老人家办丧事,不可谓不廉也。但是,并不是只要廉就可以自视为天下一等的好官。且除了廉而外,海瑞是一个彻头彻尾非常失败的高级官员,他也想有所作为,以他的“纪检”身份,“欲为圣朝除弊事”。但他那迂阔而不切实际、刚愎而不近人情,甚至有些故作惊人语的作风,注定他只能郁郁而终。在此不妨或举两例:刚上任时,有感于官员的贪污,海瑞曾向皇帝进了一本,建议恢复洪武年代的酷刑——只要贪污八十贯就必须处以剥皮实草的极刑。这种重刑,在洪武初定国时或许可行,但万历年间根本就不可能行得通。因此这一不切实际的提案除了为海瑞凭空招来文官集团的仇视外,恐怕难有其他效果。另一件事则是,有一位也是御史的同事只不过在家里请了几个戏子唱戏,海瑞却认为这种做法有坏风俗人心而加以反对,建议皇上对这位同事处以杖责。皇上置之不理,海瑞却又一次被大众看成是胶柱鼓瑟,迂阔无能。

如果说这两件事尚可以用求治太急来为海瑞解释的话,那另一件事就无法开脱了。据舒芜先生在《串味读书》中所引的周作人文章说:海瑞有一个五岁的女儿,有一天海瑞看到她在吃饼子,就问是哪个给她的。女儿说是某家僮给的。海瑞大怒,“女子怎么能随便接受男人的东西呢?你不是我的女儿!你要是现在立即饿死,那才配做我的女儿。”那个五岁的小女孩为了配做他的女儿,真的不吃不喝,不管家里人如何劝解都一律拒绝,结果七天之后真的饿死了。

海瑞的一生大约常处于极度失落中,怀才不遇肯定是他经常感喟的主题。原因也就在于他无法将他的司风化的职责更为广泛地推行。万历十五年,海瑞再一次以他平生自负的刚烈触怒皇上,不得不上书请求辞职。万历不知出于何种心态,既已在公开发表的文件中将海瑞大大指责一通,令他名声扫地,却又坚决不许他辞职。也就在该年年底,海瑞在困苦中病逝。按黄仁宇的说法:“他的死讯,无疑使北京责人事的官员大大地松了一口气,因为他们再也用不着为这位大众心目中的‘英雄’——到处惹是生非的人物去操心作安排了。”